特殊化学品,外电行!

告别传统界限:科腾G1633ES开创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膜“刚柔并济”新时代

一、全固态电池市场与技术背景

随着全球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储能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全固态电池(All-Solid-State Batteries, ASSBs)已成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焦点。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固态电池市场将从2023年的约5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超过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以上。在这种背景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极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可达10⁻² S/cm,接近甚至超过液态电解质)而被视为全固态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吸引了从丰田、宁德时代到三星SDI等全球主流电池巨头的研发投入。

然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商业化面临多重技术挑战:首先,其空气稳定性极差,遇空气中的水汽会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有毒、易燃的硫化氢(H₂S)气体,这对生产、运输、储存和电池封装都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需全程惰性气氛),大幅推高成本;其次,硫化物材料脆性大、机械性能差,难以制备超薄电解质膜;最重要的是,电极与电解质间的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导致界面阻抗大,严重影响电池的实际性能。

针对这些挑战,美国科腾公司创新性地开发了KRATON® G1633ES特种弹性体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基于氢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S)结构的特殊改性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专门为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膜设计,通过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能优势,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为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二、G1633E材料特性与技术创新

1、分子结构设计


KRATON® G1633ES作为一种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其分子结构精心设计为以聚苯乙烯为末端硬段,以聚丁二烯加氢得到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中间弹性嵌段的线性三嵌共聚物。这种特殊结构赋予了材料多重功能特性:聚苯乙烯末端提供了优异的力学强度和尺寸稳定性,而氢化的中间弹性嵌段则确保了材料的高弹性和柔韧性。更重要的是,G1633ES分子中完全不含不饱和双键,这一特性使其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够在固态电池的苛刻工作环境下保持长期性能稳定。

2、关键性能优势


KRATON® G1633 ES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中的应用展现出多方面的性能优势:


热稳定性表现卓越:G1633 ES的脆化温度≤-60℃,而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49℃,在氧气气氛下的分解温度大于270℃。这种宽温度范围内的稳定性使得基于G1633 ES的电解质膜能够适应全固态电池的各种工作环境,从北方的极寒环境到车辆运行中的高温环境都能保持性能稳定。


耐老化性能出众:在人工加速老化箱中老化一星期,G1633 ES的性能下降率小于10%;臭氧老化(38℃)100小时后,其性能下降同样小于10%。这种卓越的抗老化能力确保了固态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可靠性,极大地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机械性能可调:G1633 ES具有极高的充油性,可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油(如白油或环烷油)来调节其硬度和柔韧性,从而优化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这一特性使得电池设计师能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调整电解质膜的机械性能,在保证足够机械强度的同时提供适宜的柔韧性。


界面相容性优异:G1633 ES的溶解度参数在7.2~9.6之间,使其能够与多种硫化物电解质(如Li₂S-P₂S₅系列、硫银锗矿型电解质)良好相容,形成均匀的复合膜结构。同时,其分子中的极性基团能够与电解质颗粒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显著降低界面阻抗。

3、技术创新点


KRATON® G1633 ES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中的应用代表了材料科学与电化学的跨界创新,其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


原位固态化技术:G1633 ES可作为原位固态化的模板,通过在电池内将液态前驱体聚合成固态,从而极大改善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接触。这项技术已被卫蓝新能源等领先固态电池企业采用,为其半固态电池产品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基础。


极性-非极性协同效应:G1633 ES的分子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实现了极性-非极性协同效应。苯乙烯链段提供极性功能,与硫化物电解质颗粒表面形成强相互作用;而乙烯-丁烯链段则提供非极性特性,赋予膜材料优异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这种协同效应使得G1633 ES能够同时满足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对界面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的双重要求。


超薄膜制备能力:借助G1633 ES的成膜性能,能够制备出厚度小于50μm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同时保持膜的完整性和高强度。这对于提高全固态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至关重要,为制造高能量密量的全固态电池提供了可能。

三、具体应用领域

电动汽车领域:基于G1633 ES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可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500 Wh/kg),并具备优异的安全性能,有望缓解当前液态锂电池存在的续航与安全顾虑。目前,部分新能源企业已推出采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其单体能量密度实现360-368 Wh/kg,并逐步应用于实车验证。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全固态电池预计将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


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对电池安全性和储能密度提出极高要求。借助G1633 ES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可实现更轻薄、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设计,尤其契合折叠设备和小型化终端对紧凑空间的严苛需求。


低空经济与机器人领域: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及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对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与倍率性能均存在极端要求。这些高价值市场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方向。

 



四、产品展望

KRATON® G1633 ES作为一种高性能特种弹性体,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了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的机械性能、界面稳定性和加工性能等关键挑战。通过其独特的分子设计和性能优势,G1633 ES使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同时实现了高离子电导率、卓越机械性能和优异界面稳定性,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材料基础。

随着全球全固态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KRATON® G1633 ES将在这一重大技术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电池制造商开发出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的下一代储能产品。外电公司将继续与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化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